当前位置: 首页 救援用品

防汛抗旱问题 为什么中国每年都有发洪水还那么缺水?

时间:2024-10-0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救援用品 文档下载

一方面洪涝灾害严重,一方面又有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从长远的角度看,缺水问题将更为严重。为此,解决缺水问题,必须修建拦蓄洪水工程,加固处理病险水库,增强控制洪水和利用洪水资源的能力。另外,要建立水库、湖泊风险调度机制。转变防洪观念,在流域内保护重点,适当放弃非重点地区。一方面给洪水以空间,确保重点地区的安全;一方面在时空上增加洪水与地面接触,补给地下水,充分利用洪水资源。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如何进行防洪抗旱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具体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进行防洪或抗旱。

为什么中国每年都有发洪水还那么缺水?

  充分利用洪水资源 努力解决缺水问题   由于我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降水年际、年内分布极不均匀,经常出现旱涝同期异地发生、旱涝同地持续发生。一方面洪涝灾害严重,一方面又有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近两年,我国北方连续干旱,造成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620座城市(含县级政府所在城镇)缺水,其中地级以上缺水城市117座,因干旱缺水日影响工业产值2.6亿元。从长远的角度看,缺水问题将更为严重。为此,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防汛抗旱相结合,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水的关系,从洪水资源利用上下工夫。   一、进一步扩大控制洪水的能力   我国大陆各河流入太平洋水系的年总径流量约2.0万亿m3,其中汛期洪水总量占河流总径流量的60%以上。7天的洪量在长江的主要支流可达年径流量的10%~20%,在北方河流有的甚至高达30%~60%。全国已建水库总库容为0.45万亿m3,只能控制年总径流量的22%,约是美国径流控制能力的30%,特别是北方地区洪水控制能力更小,又是我国旱灾高发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占全国的1/6,年降雨量的70%左右集中在汛期两三个月,洪水峰高量大,大量洪水被迫排泄入海,洪水过后,随之而来的是干旱。为此,解决缺水问题,必须修建拦蓄洪水工程,加固处理病险水库,增强控制洪水和利用洪水资源的能力。但是也不能无休止地进行水库建设,必须考虑下游用水,研究一个适宜的控制界线,即适宜的控制力。   另外,要建立水库、湖泊风险调度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以及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水利工程拦蓄洪水的能力不断提高,水库、湖泊多级调度变为可能。因此,我们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一步搞好水库、湖泊风险调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湖泊的拦洪、蓄水、供水作用,科学调度水库、湖泊,减少资源浪费。   二、充分发挥河道蓄洪作用   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我国北方东部沿海地区河流源短流急,河道有水期往往集中在汛期某个洪水过程,如果不抓紧拦蓄洪水,一场洪水短短几天就流入大海,因此,要充分发挥河道天然蓄滞洪水的作用。目前国外许多国家对河道进行多级开发,修建多级拦河坝,一方面利用河道拦蓄洪水,减少下游防洪压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改善周边环境,增长洪水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增加地下水的补给。2000年7月,北京市成功地利用永定河橡胶坝拦蓄并综合利用洪水1000多万m3。胶东地区连续两年严重干旱,10月的降雨,使干涸土地得到甘露,河道拦洪工程发挥很大作用,威海、烟台两地拦河坝共拦蓄洪水约1000万m3,使胶东地区缺水紧张局面得到缓解。   三、建立流域或跨流域的洪水利用措施   1.建立洪水优化调度网络体系   在有条件的地区,将几条河道串联连通,通过闸门控制进行优化调度,将一条河的洪水分入另一条河或其他几条河,削减洪峰,充分发挥各河道堤防的防洪效益,并对洪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分片补充地下水,缓解缺水矛盾。   结合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跨流域分洪,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我国河流由东西走向的“川”字形变成可跨流域的“井”字形河流,用南方的洪水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变废为宝,改善生态系统。   2.建立洪水利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水资源价格机制。水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与原料、工具有同等的意义,都是商品,应具有其本身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水价格的配置资源的功能,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制订水资源的价格政策。   转变防洪观念,在流域内保护重点,适当放弃非重点地区。一方面给洪水以空间,确保重点地区的安全;一方面在时空上增加洪水与地面接触,补给地下水,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对于非重点地区,发展耐水产业,推行洪水保险,将渗入地下的洪水按照一定的价格,抽取供给工业、农业等各行业利用,收取的水费纳入保险基金中,作为来年洪水保险的部分赔付费,对受淹地区给予一定的补偿。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高效、有力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目前,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城市与农村分割,“多龙管水”的体制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为此,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建立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作为保障。其次,以流域为单元,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指导,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