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物资储备标准 防汛需要准备哪些物资 这些物资必不可少
防汛需要准备哪些物资 这些物资必不可少
汛期主要就是代表在一年时间内降水量处于最大的时间段,一般都会发生在秋季初以及夏季。只要出现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造成洪涝灾害。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防汛需要准备哪些物资?救生设备
为满足洪水淹没区群众紧急转移需要,防汛部门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救生设备。救生设备品种很多,并有专门生产厂家,应根据需要选购或定制。防汛救生设备必须符合安全可靠、运输投放方便、易于保管的要求。
应急手持电灯
应急手持电灯内装有6V可充电电池有上下转动90°的6V0.5A的氪气搜查灯和两个6W的日光灯管,还有为报警用的旋转360°闪光灯、报警器和手电,在巡堤查险中便于携带,使用十分方便,可靠性好,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止水橡皮
橡皮具有与土工膜一样的防渗性能。止水橡皮可按使用要求,预先加工成各种型号、不同尺寸。止水橡皮在涵闸门板止水工程中应用较多,常见的型号有“P”型和“H”型两种。
玻璃钢救生艇
玻璃钢救生艇是采用聚酯类纤维压制而成的,具有高强度、稳定性好、重量轻等优点,但也存在储放体积大、运输不便以及老化等问题。救生艇构造主要有浮力舱、冲气密封带等浮力设施,当艇体进水、倾覆、部分破损时,仍能维持一定的漂浮能力。现国家防总及各流域机构都有一定数量的配备。
石子
石子在防汛抢险巾主要用于反滤层的铺设。作为反滤层的粗骨料,石子的要求应该是级配适当、洁净。当石子作为混凝土的粗骨料时,还应要求其有足够的坚硬度和耐久性。
今天小编对防汛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防汛相关方面的内容,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防汛物资储备标准
法律分析:根据《防汛物资储备验收标准》的规定,该规定引用的标准有《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228-87)《金属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238一84)《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GB244-1997)、《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GB246-1997)、《一般用途低碳钢丝》(GB/T343-94)、《碳素结构钢》(GB700-88)《黄麻麻袋的技术条件》(GB731--87)、《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GB/T2820-1997)、《救生圈》(GB4302-84)《船用救生衣》(GB4303-84)、《船用工作救生衣》(GB4304-84)《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GB5013-1997)《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6397---86)《灯具安全要求与实验》(GB7000-1996)《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1995)《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235-1999)、《军用机动橡皮舟规范》(GJB2311-95)《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以及检验办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办法》(JGJ53-92)等。
法律依据:(SL 297-2018)《防汛物资储备验收标准》
3.11.7.2.
1拉伸试验按《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228-87)和《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6397-86)执行。
2弯曲试验按《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GB244-1997)执行。3压扁试验按《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GB246-1997)执行。
4.2.7.2.
按《救生圈》(GB4302-84)执行。
列哪些综合治理措施使洞庭湖"变"大了
1、工程方面的措施1.1:在湘、资、沅、澧上游修建控制性水利工程
在湘、资、沅、澧上游修建控制性水利工程拦蓄上游洪水,拦洪错峰,以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现在洞庭湖水系湘、资、沅、澧上游仅有一座以防洪为主的水库,即澧水上游的江垭水库,在发生如九六、九八年的大洪水时水库调洪削峰力不从心,为了保证洞庭湖区及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按照湖南省防指“水库在汛期要把防汛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省防指研究决定应适当降低汛前库水位,将库水位在期前严格控制在汛前控制水位以下,保证留有一定的防洪库容,经调整后洞庭湖水系上游的18座大型水库总防洪库容41.76亿M3,(其中:湘江流域10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8万KM2,防洪库容7.53亿M3;资水流域2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27万KM2,防洪库容10.23亿M3;沅水流域4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8.3万KM2,防洪库容16.4亿M3;澧水流域2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484KM2,防洪库容7.6亿M3)如重现九六、九八年洪水上游防洪库容明显不足,应在四水上游新建综合性利用的大型水库,增加防洪总库容,提高四水尾闾的防洪能力,确保下游防洪安全.
1.2:加固堤防,提高抗洪能力
洞庭湖现有一线防洪大堤3500KM,按照重点、一般、蓄洪垸的标准进行加固,提高大堤的抗洪能力,如果一旦堤防溃决,将会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堤防是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千里金堤毁于一穴”对于一线防洪大堤的险工险段应加强治理,消除堤防隐患,进一步提高大堤的整体抗洪能力.
1.3:束水攻沙,减少湖床的泥沙淤积
每到汛期湘、资、沅、澧四水及长江四口携带大量泥沙入湖,入湖后由于过水断面加大,流速减小,水流携沙能力降低,至使大部分泥沙淤积在洞庭湖.束水攻沙,加大流速提高水流携沙能力,对洞庭湖洪道进行整治,使中小洪水归槽,减少泥沙淤积的速度,尽量减轻泥沙淤积对防洪安全的威害.
1.4:大力整治洪道,确保行洪安全
对于洞庭湖主洪道内的阻洪高秆作物、废堤、残埂应彻底清除,以畅洪水,减少汛期行洪阻力,对具部行洪过水断面太小,不能满足安全行洪的洪道采用挖泥船疏浚与固堤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效果良好,对洪道疏浚一方面可以扩在过水断面,提高安全行洪能力,同时利用疏挖的泥土用于堤防的固堤护脚,又可以加大堤防的抗洪能力,提高防洪标准.
1.5:继续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返湖
由于历年围湖造田,导至湖区水面锐减,洞庭湖蓄洪量减少,为了防洪安全,洞庭湖将堤垸划分为蓄洪垸和重点垸,在水位过高时,蓄洪垸主动蓄洪,以减低水位,保证重点堤垸的安全.现在湖区共有万亩以上蓄洪垸24个,蓄洪容量163.28亿M3,应继续做好蓄洪垸的配套设施建设,确保蓄洪垸的人民生命安全,对于蓄洪垸的运用应坚持在科学调度的前提下,满足防洪整体要求.
2、非工程措施
2.1:上游加大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淤积在洞庭湖的泥沙大部来自四水及长江四口,在长江、四水上游加强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缓和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泥沙淤积对洞庭湖防洪的影响,减缓因泥沙淤积造成湖区蓄洪能力的急剧减少.
2.2:力争早日实现水文气象信息化
水文气象的及时传输已成为决定防汛成败的关键因素,汛期的水文气象资料为防汛指挥者提供重要参考,只有对水文气象实施实时监控,才能保证防汛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同时水文气象信息现代化也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力争早日实现水文气象现代化,为洞庭湖防汛服务,为水利现代化服务.
2.3:健立健全防汛保障制度
洞庭湖共有蓄洪垸24个,总面积436.69万亩 ,耕地231.32万亩,人口149.7万人,在遭遇特大洪水时,蓄洪垸的垸民将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为了减少蓄洪垸内人民的后顾之忧,建议国家逐步建立与健全蓄洪垸内人民的防汛保障制度,确保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减少蓄洪时的人为阻力,保证最佳蓄洪时机.
2.4:防汛物资储备要充足到位
如何预防暴雨洪水灾害
(2)保证安全生产计划,落实生产责任,确保防止灾害性天气的多项具体措施的落实。(3)定期与季节性检查相结合,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对事故隐患和苗头,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和落实改进方案。
(4)落实天气预报上墙公布制度。设有专人负责每天将当地气象台的预报内容填写好,遇暴雨应使用警示提醒。
(5)所有机械设备、电气箱做好用电安全检查工作,做好防汛的多项设备保护工作。
(6)架空电缆,过路电缆需认真检查,确保抗风抗暴雨能力,以防损害人身安全和危及财产。
(7)做好宿舍、仓库、办公室的抗灾能力,对存在隐患的住房及时做好修理和预防措施。对存在隐患的危房需马上做好转移与安置工作。
(8)对已完工的箱涵接头井盖需采取必要的防范设施,对施工中的箱涵基坑应备足水泵,做好暴雨排水准备。
4.救护和疏散根据救人重于救灾的原则和企业防灾演练操作规程,首先是拨打救护电话和抢救被灾害围困的工作人员,与此同时有序疏散人员和物资至安全区域。
暴雨洪水应急措施破坏性洪涝发生后,很可能造成建筑物、构筑物倒塌、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很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化学危险物品大量外泄等次生灾害。洪水应急程序主要适用于企业所在的区域历史上有洪水记录或可能发生洪水时对可能事故的预防和发生事故后的应急。该程序根据各个不同的企业所能承受的不同洪水强度,考虑气象中心发布的应采取的洪水应急措施来制定具体的程序内容。此程序应与当地的应急救援部门和气象服务中心发布的需采取的措施紧密联系。程序中的事故预防措施应包括对洪水预兆标志(暴雨、雷阵雨、冬季冰雪的融化等)的识别,以实现在洪水到来之前或气象中心发布洪水警报之前,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在事故应急措施中,应列出在洪水应急中需采取的特别行动,例如,对需要用沙包填充区域的划分、沙包的获得和补充、重要设备的移动、对建筑物的记录、疏散路线的确认、汽车特别是储罐车的防滑等各项具体措施。
1.灾害预警凡气象台发布特大暴雨、风暴或台风等紧急警报,企业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全体人员进入紧急应急状态。小组成员应指挥各施工班组做好防汛准备,如准备好沙袋、加固临时建筑的门窗及各类机械设备的入库措施。同时小组领导应向公司领导报告防汛情况,听从统一调度指挥。
2.灾害防治一旦发生台风或水汛的苗头,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奔赴现场,组织抢险工作。要求施工人员切断一切电源,同时有序疏散人员和物资到安全区域。若发现人员伤亡应及时组织抢救,并向上级领导及时汇报。
我国暴雨洪水的特点:
我国暴雨洪水的特点1.我国暴雨洪水的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大范围的暴雨主要是由两类天气系统形成:一类是西风带低值系统,包括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和锋等,影响全国大部地区。这类暴雨,一般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总量大,在大流域内常常形成组合型暴雨洪水,可造成大范围严重的洪涝灾害。另一类是低纬度热带天气系统,包括热带气旋、东风波等,多见于华南各省及东南沿海地区,这类暴雨持续的时间虽然较短,但往往强度大,也能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尤其是上述系统减弱成低压或外围云系,常常可以深入到我国中部或北部地区,造成大范围的强降水,酿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从我国年暴雨日的累年平均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其特点也是东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多,背风坡少。广东沿海、广西东北部、湘赣两省东北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是我国多暴雨地区,也是容易发生洪水的地区。
2.洪水的季节分布特点洪涝发生的季节与各地雨季的早晚(即季风雨带的季节进退)、降水集中时段及热带气旋活动等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