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救援用品

应急救援人员应在 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人员应在事故地区的哪里

时间:2024-03-2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1 栏目名: 救援用品 文档下载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身体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符合相应工种作业需要的资格。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监护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当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发生急性中毒和窒息事故时,应急救援人员应在做好个体防护并配戴必要应急救援设备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救援。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如下: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先检测,再通风,后作业”

在有限空间外敞面醒目处,设置戒区、戒线、戒标志,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对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应做到先检测后监护再进入的原则,先使用检测仪器仪表确认有限空间内有害物质浓度,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在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间,应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能少于3次,对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限空间安全设施监管制度,同时应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身体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符合相应工种作业需要的资格。

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前应针对施工方案,对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人员进行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监护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具,与监护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报、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

当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发生急性中毒和窒息事故时,应急救援人员应在做好个体防护并配戴必要应急救援设备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救援。其他作业人员千万不要贸然施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人员应在事故地区的哪里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 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 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 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 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进行救援。特别对发生在城市或人口 稠密地区的化学事故,应尽快组织工程抢险队与事故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应急救护人员名词解释?

就是发生突发事件时,要参与救援的人员。

胸外心脏按压急救时,急救者应站在病人的什么位置

教科书上的位置应该是位于患者的胸部右侧。如果现场条件限制,为了施救,在左侧也可以。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