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救援用品

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内容怎么做?

时间:2024-04-2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救援用品 文档下载

0

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1、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如下:
(1)总则;
(2)组织机构与职责;
(3)风险分析与应急能力评估;
(4)预防和预警;
(5)应急响应;
(6)应急保障;
(7)预案管理;
(8)附则;
(9)附件。
一:综合事故应急预案 专项事故应急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关系如下:
1、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2、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3、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国家法规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17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3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局长 骆琳 二○○九年四月一日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二:
扩展资料:
概念分类
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企业预案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企业负责,政府预案由政府组织制定,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负责。
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不同可以将预案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现场预案又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车间级、工厂级等;而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县级、地市级、省级、区域级和国家级。
应急预案还可以按照行业来分,比如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就是有效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关键。
类型
国家应急预案
1、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2、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3、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4、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5、国家处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7、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八条
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

(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四十九条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十)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内容怎么做?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为了保证在公司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以快速度、高效能实施应急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一、应急组织结构设置
应急救援反应系统:

二、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预案的启动及职责界定
1、在应急反应系统内,以项目部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其责任人必须快速反应,紧急启动项目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有关人员在一小时内报告和救援保护现场等措施。当项目经理缺位时,由技术负责人为负责人,以此类推(详见《项目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分公司经理接到事故报告后,以分公司为应急救援中心,其责任人在接报后一小时内立即启动分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赶赴事发现场,取代项目部进行全面指挥,采取救援和保护现场等一系列措施。当分公司领导缺位时,按应急救援反应系统顺序类推。
三、应急救援工作的程序
1)以下程序由项目部实施。
2)报告:向分公司简单报告事故时间、地点、人数、现状等。
3)救援:在报警和报告后,分公司和有关部门尚未到达前,应采取措施救援和送医院。
4)现场保护:安排专人封闭现场和物品。
2、以下程序由分公司组织有关职能科室实施。
1)快速赶赴现场,有权调动应急救援所需的一切资源。
2)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银川建筑行业管理处及相关政府部门口头或初步报告。
3)向总公司进行报告。
4)统一指挥开展救援,随时向上级报告最新情况,进一步采取措施保护现场。
5)接受上级政府部门有关批示,做好其它善后工作。
四、应急救援预案联络方式:
1、联系电话:
急救中心 120 分公司经理
警方 110 分公司技术负责人:
建筑行业管理处 分公司安全管理科:
财务负责人:
项目部经理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2、车辆调动
车号 驾驶员 联系电话 备注

3、分公司救援小组名单
主任 2
副主任
组员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首先是总则,包括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其次是组织指挥体系的确立,职责安排 再次预警的预防机制 再再次应急响应步骤 最后其他保障、补充等。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