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工作是什么意思 防汛抗旱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防汛抗旱
时间:
2024-07-2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3 栏目名:
救援用品
文档下载
全市防汛工作的重点在于预防灾害的发生。全市防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抗旱指采取措施,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害。在中东部地区,在雨量集中的七八月份,容易引发洪灾。“凌汛”是北方河流春季解冻时,在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一种现象。我国的北方河流,受到凌汛威胁的主要是黄河和黑龙江,黄河的凌汛是在3月,黑龙江晚一些。

全市防汛是什么意思?
全市防汛是指,在自然灾害风险高的季节或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理位置,为了减轻灾害造成的影响以及尽可能地保护城市和居民的安全,政府和市民一起展开的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全市防汛涉及到城市规划、抢险救援、应急预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
全市防汛工作的重点在于预防灾害的发生。随着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各种自然灾害也越来越频繁。因此,提升城市的预警能力,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加强防灾意识的提高,对全市防汛的工作和做好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工作至关重要。
全市防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市民应当自觉维护城市环境的卫生和健康,不擅自乱扔垃圾,不随意倾倒污水,保持市容整洁;企业要落实环保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减轻自然环境的压力,尽力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全市防汛意识的提高,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共同维护我们的城市家园。
防汛抗旱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防汛抗旱
1、防汛指在汛期采取措施,防止洪水泛滥成灾。抗旱指采取措施,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害。防汛是指汛期即将到来,组织人员巡视防洪设施,疏导可能受灾的百姓,领出救灾物质等等,属于资源调配和人事安排。
2、灾害是指能够对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如传染病的大面积传播和流行、计算机病毒的大面积传播即可酿成灾难。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人们的生命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汛期的意思
汛期的意思是指:江河水位定时性的上涨时期。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河流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我国河流的补给来源有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而以雨水补给为主要,有的河流冰雪融水能够形成春汛,但是一般不会成灾。 各地由于降雨时间的差异,汛期并不一致。长江以南的河流,在初夏就能够形成水灾。 在中东部地区,在雨量集中的七八月份,容易引发洪灾。 “凌汛”是北方河流春季解冻时,在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一种现象。有的北方河流,某些区段的流向是由南向北,如黄河河套的甘肃宁夏到内蒙古段和黑龙江的一些区段,春季解冻时,上游先解冻,浮冰顺水而下,而下游尚未解冻,造成浮冰堵塞,引起水位上涨,而且浮冰切割堤岸,更容易穿堤造成水灾。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现在经常采用爆破方法排出险情。 我国的北方河流,受到凌汛威胁的主要是黄河和黑龙江,黄河的凌汛是在3月,黑龙江晚一些。每年5月1日~10月20日是汛期,上海地区在汛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故江河水位比冬天要高,但上海地区江河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每年5~10月由于日、月引潮力大,高潮位高,故习惯上我们把5~10月称汛期(上海地区一般3月下旬起就有可能出现暴雨,到10月下旬暴雨消失)。汛期是什么意思啊?
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我国汛期主要是由于夏季暴雨和秋季连绵阴雨造成的。从全国来讲,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主要由各地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决定。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每年五至九月份,江淮流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习惯上把这一段时间称为汛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时时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应做好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