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救援用品

防汛应急预案存在问题 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要点是什么呢

时间:2024-09-2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救援用品 文档下载

防汛应急预案如何分类xxx2011年度防汛预案防汛领导小组人员:组长:xxx,负责全面工作。防汛抢险队队长:xxx第一分队队长:xxx队员:xx、xx、xx。负责xxxx小区内所有居民楼、主路、办公用房。负责xxxx小区南北、东西两条主路、南北主路以东2#、4#、6#、8#组团、南北主路以西1#、3#、5#、7#组团。对查出的问题特别是漏雨等情况进行抢修。应急预案是为了控制突发

防洪应急预案应急措施

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安排24小时值班,确定安全工作职责,明确各部门分工,作好指挥调度及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体制。落实逐层承包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由年级组长到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形成层层有人抓,人人有责任的承包机制。学校与各部门负责教师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并在“四考”中实行重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
全体师生要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将防汛工作抓深抓实抓到位。大力学习宣传安全知识,利用校会、班会、主题班会以及校园广播、板报、演讲等形式宣传防雷电、山洪、泥石流等安全知识,使师生认识到什么事有危险,什么事不该做,做了会有哪些后果,应该怎样做,怎样避免危险;如果发生危险,应当怎样自救,怎样互救,怎样求救。如:遇雷雨时,防止雷击,要求孩子不到高树、电杆、墙下等处躲避,也不要站在山脊等高处,也不要接打电话等。
防洪措施和应急预案
1、建立防洪抢险指挥组织,遇到紧急情况指挥有序。校长为总指挥,政教处和总务处,年级组长到老师的`四级指挥负责体制。值班教师24小时到岗,住校教师积极配合,如有情况立即上报、下传。
2、关注天气形式,收看天气预报,如出现异常,早做安排。
3、建立上游预警机制。与上游的富贵山小学、歪脖沟小学建立联系,如出现局部大雨,发生山洪,马上通知中学,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实施紧急预案
4、如果在放学时发生雷雨,必须推迟放学,雨后没有洪水,可自行结伴回家,天晚时可联系家长,或由老师护送回家。如果发生山洪,必须由家长来接,或由老师护送方可离校,如遇特殊情况,应留校住宿或请老师想别的办法。
5、白天上课期间发生山洪,危及到师生安全,要求学生听从老师安排,有秩序的转移,转移到距学校500米的东坡村(路线:沿公路南行,向东)。情况紧急时,要求学生要抓紧课桌、椅子等漂浮物,尽可能与老师、同学在一起,等待营救,千万不能独自回家。
6、夜间发生山洪,危及到学校安全,值班老师、住宿老师马上组织男女住宿生学生转移,并逐层上报。水不太大时,可转移到教学楼,水过大,按预案5转移。
7、汛前准备。思想准备,加强防洪意识,遇事不慌;修渠筑坝,重点排查,消除隐患;物品准备,准备好药品、手电筒、铁锨、编织袋等防汛物资;保证通讯的畅通;组织师生进行防汛模拟演练。

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要点是什么呢

1、评估风险和危害:对可能出现的洪涝、干旱等灾害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基础数据。
2、制定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气象预警、水文预报和信息发布机制,确保在发生灾害前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确定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明确各级防汛抗旱领导小组的职责和权限,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形成合力应对突发事件。
4、确定应急物资和资源储备方案:制定储备物资和资源清单,包括救援器材、药品、饮用水等,确保应急救援能够及时启动。
5、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根据不同类型的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包括疏散转移、应急抢险、恢复重建等,确保灾情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6、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防汛抗旱知识和技能,提高广大民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防汛应急预案如何分类

xxx2011年度防汛预案防汛领导小组人员:组长:xxx,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xxx、xxx、xxx,负责各辖区内的工作。成员:xx,xx,xx,xx负责防汛物资,后勤及车辆保障工作。防汛抢险队队长:xxx 第一分队队长:xxx 队员:xx、xx、xx。负责xxxx小区内所有居民楼、主路、办公用房。第二分队队长:xxx、xxx 队员:xx、xx、xx。负责xxxx小区居民楼、主路、所有办公用房、出租房、花园。 xx、xx、xx。负责xxxx小区南北、东西两条主路、南北主路以东2#、4#、6#、8# 组团、南北主路以西1#、3#、5#、7#组团。防汛要求:一、做好汛期值班和领导带班。 汛期值班必须有专人在岗; 中雨或持续小雨时,主要领导应在岗;持续中雨,大到暴雨或接到上级指令时,负责防汛的领导,抢修队伍必须到岗。二、对重点地片做好巡视检查,各小区楼房、道路设专人负责,发现险情及时上报解除。组织好雨中雨后的巡查工作。对查出的问题特别是漏雨等情况进行抢修。三、防汛人员要做到按时到岗,遇有险情主动采取应急措施,遇有特殊情况要及时上报主管领导,把损失降到最低,对住户反映的急迫问题要及时解决。四、做到雨水、污水管线畅通、小区内无积水。 xxx防汛值班电话:xxxxxx xxx防汛值班电话:xxxxxx xxxx防汛领导小组人员电话:

如何完善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其目的是解决“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的问题。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以及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 一、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衡量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水平的标准有四个,即:全(覆盖全面)、细(可操作性)、练(经过演练)、改(经常更新)。一个应急预案体系如果能全面体现全、细、练和改着四个方面,就能切实发挥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应发挥的提供应对指南的作用。仔细研究我国目前现有的应急预案体系,不难发现,并没有完全体现这几个方面。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依据缺乏科学性 预案编制工作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序、科学、有效的救援,可以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把损失降到最低。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并非建立在结合实际的风险评估基础之上,其内容往往直接来源于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编制者往往只满足于对上述内容的简单梳理、排列组合甚至重复、抄袭,而缺少对时间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提炼,以及与同类预案的比对,更谈不上通过实战演练实现预案的循环更新,从而使应急预案丧失了作为一种具体工作方案应当具备的可操作性。 (二)应急预案的内容规定比较粗略 一个完备的应急预案,应当详细规范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问题及等级;二是确定目标和任务;三是做好方案的执行规划;四是做好各种预算等。我国的应急预案,在“确定问题及等级”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在“确定目标和任务”方面,总体目标规定较为详细,而对于细化目标领域和关键目标领域的规定就显得较为粗糙,甚至有些预案干脆没有规定。绝大多数预案规定了“执行方案”,但并不是可供选择的“多种”执行方案;在“方案的执行规划”方面,并未明确规定执行计划的具体方法或方法体系;在“做好各种预算”方面,虽然也做了一些规定,但不够细化,不够具体。 (三)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较差 应急预案作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计划或方案,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可操作性。纵观我国现有的应急预案,因其制定的主要依据并非建立在结合实际的风险评估基础之上,而是主要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和政府文件,绝大多数的预案内容只是对上述内容的简单梳理、排列组合甚至重复、抄袭,因而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差。 (四)应急预案内容更新缓慢 预案”。应急预案是为了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扩大而制定的,应根据实践和演练的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各单位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修订预案内容,以使其更加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实效性。许多的应急预案自制定出来就被束之高阁,更谈不上更新。有的单位对应急预案进行了更新,但仅仅是基于上级的行政命令,而并非情境的变化。有的应急预案有更新,但仅仅是偶尔有所更新,总体上更新比较还比较缓慢。 二、加快完善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发生突发事件时启动预案予以处置,更重要的是未雨绸缪,平时根据预案有关预防、应急准备等方面的规定,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各种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尽量及时化解可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当不可避免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快完善预案体系,提高预案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确立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的原则 目前,在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风险评估先行的原则。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是消除和防范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根本;是有效利用资源、有的放矢进行安全保障工作的前提。构建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制定保障措施、制定预案、定期演练等四个环节。通过风险评估体系保证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预案流于形式化或格式化,确保预案的质量。(2)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地方政府制定应急预案,必须审慎分析本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分析总结以往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和趋势,发现潜在隐患,科学预测可能产生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细化应急预案内容 针对应急预案内容粗略的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细化:(1)应确定问题及等级。应急预案不能设定某突发事件在何时、何地发生,但预案可以假设某一类型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对这一突发事件进行等级设定。只有这样,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才能继续开展。(2)应确定目标和任务。根据已经设定的某一等级的“问题”的处理确定相应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处理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下的细化目标,细化目标的领域确定,关键目标机领域的确定,可供选择的多种执行方案,选择与确定目标,规定预达到的效果等。(3)应制定方案的执行规划。这包括制定实现目标的一系列行为,制定纪律、法令,以确保目标的实施等。实现目标的一系列行为包括:明确参与部门的目标(任务分解)、职能及其性质范围,明确执行计划的具体方法或方法体系等。(4)应做好各种预算。包括该等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内容(包括现场、支援系统、救援系统等)及人员分配与调动,该等级的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特别是现场部门可能动用的物资装备,计算每一行动需要的时间及完成目标所需要的时间总量,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项重建工作大概所需要的资金等。 (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的演练是应急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对预案的演练都有明确的要求。应急预案的演练包括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我们平时所进行的预案演练主要是指全面演练,即是针对某类事件发生而开展的整个预案演练。通过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检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反应的准备情况,进一步完善应急运行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应急预案的全面演练需要投入很大人力、物力和财力。针对我国很多地方应急财政经费紧张的实际状况,在对预案进行全面演练的同时,为减少应急演练支出,提高应急演练的效果,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案进行演练可采取桌面演练、功能演练方式进行。 桌面演练是指相关应急单位的代表和关键岗位的人员,按照应急预案的运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行动计划。桌面演练一般在会议室进行,通过讨论,解决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锻炼应急管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桌面演练主要解决各部门的协调行动,检查各单位的应急准备情况。通过演练,评估预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桌面演练结束后提出书面报告,根据报告中的改进意见,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桌面演练的成本低,通常也为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做准备。 功能演练是指针对应急预案中的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保障功能进行的演练。功能演练一般在应急指挥中心举行或模拟事件现场进行。根据事件功能要求,调用必要的设备和人员,检验应急响应人员以及应急管理体系的反应能力。功能演练比桌面演练要进行认真的计划,提出演练方案,经相关部门领导确认后执行。功能演练后要分阶段进行评估,提出书面建议,完善应急预案,并送达有关部门完善应急响应工作机制。

栏目最新